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动态
中检这五年 | 让每一克碳有迹可循 每一片绿色生生不息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23日 浏览次数: 字体:【

在凌晨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一片漆黑的泥滩上亮起点点光束。一群背着测量仪器的身影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及膝的淤泥中,裤子虽已被咸腥浑浊的海水浸透,脚步却不曾停歇;身体虽已疲惫,但仍认真记录各类数据。这是2020年9月,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低碳与绿色发展服务团队连续第五天在凌晨时分,为国内首个海洋碳汇(蓝碳)国际认证项目鏖战的场景。


五年来,他们的足迹已从南海之滨的“海上森林”,延伸至成百上千家企业的厂房里、黄海万顷碧波中的灵山岛上、国际碳核算核查理事会(ICAVC)成立仪式的聚光灯下。他们用行动证明低碳与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,而是一道需要用科学、技术、标准共同支撑的必答题。


在红树林里点亮“蓝碳”之光


“当我第一次看到红树林,就被它的美丽所震撼!”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低碳与绿色发展服务团队成员说。


红树林被称为“海岸卫士”,可以涵养水土、防风固岸,为众多濒危物种提供栖息空间,生态价值十分重要。保护红树林,就是守卫世界生态屏障。然而,红树林碳汇量的精准核算并不简单——潮汐涨落导致监测窗口极短,传统方法误差率较高。如何让红树林的“蓝碳”算得出、生态价值看得见?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低碳与绿色发展服务团队找到了答案。



2020年9月,团队来到湛江红树林,他们总是凌晨时分踏入泥泞滩涂,手持高精度测量仪,在涨潮前的短暂窗口期采集数据。经过连续多天鏖战,湛江红树林最终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核证碳标准(VCS)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(CCB)双认证的“蓝碳”项目,他们让“海岸卫士”的碳汇价值变得清晰。


2021年6月,湛江完成了我国首个“蓝碳”交易,“中国蓝碳”的故事从湛江滩涂走向世界。


“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还在净增加的国家,对红树林的‘蓝碳’核算我们还要继续下去,让更多人都清晰地看到红树林的碳汇价值。”团队负责人于洁说。


2024年初秋,随着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(CCER)政策落地,这支队伍又奔赴福建红树林项目现场,核实红树林种植面积、项目边界坐标的准确性,用专业和坚守持续筑牢生态屏障,向世界传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担当。


在灵山岛上看见“负碳”未来】


“整个岛屿,如此复杂的排放源和碳汇,我们真的能核查清楚吗?”刚走下轮渡,第一次踏上灵山岛的团队成员望着海岛上燃油车排出的尾气、远处屋顶烟囱飘出的炊烟,心中暗暗忧虑。



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东南沿海的灵山岛,是我国北方第一高岛,常住人口3000多人,岛上植被丰富、风景秀丽,犹如一粒翡翠镶嵌于黄海的碧蓝画布上。2021年,在“双碳”目标指引下,团队与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因共同使命相遇。灵山岛区域封闭、边界清晰、人员流动大,碳排放要素相对完整,如果能将岛上的碳排放核算清晰,对岛上的生态环境保护、生态价值实现、打造“双碳”示范区都有重要意义。


随后,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这座7.66平方千米的海岛。他们穿梭在村落间,调研能源使用情况;行走在山林里,查看树木生长;出没于养殖场,记录牛羊数量。在岛上的时间,他们来不及欣赏美丽风光,每日忙碌于统计每一项数据,力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


经过努力,岛上的碳数据终于有了清晰的轮廓。带着复杂数据回到北京后,团队参考国际标准,结合灵山岛的实际情况,反复论证修改,建立起科学的量化模型,可准确量化碳排放、减排量和碳汇量。


之后,严格的核查工作开始了。团队成员对每一个数据仔细核对,实地考察每一个排放点。在核查过程中,若发现数据存在偏差,他们不惧麻烦,重新调研、重新测算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

经过科学核算,2020年,灵山岛产生二氧化碳当量5668吨,森林碳汇清除量7001吨,全岛全年二氧化碳当量-1333吨。这意味着,灵山岛成为了我国第一个“负碳海岛”!


“颁发证书只是起点,海岛实现长久绿色低碳,才是我们的期望!”于洁说。随着全国第一张“负碳海岛”证书花落灵山岛,团队的碳核查工作暂告一段落。紧接着,团队和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一起提出“双碳”规划建议,制定了光伏发电、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减碳措施,建立了碳普惠激励机制,携手让灵山岛的绿色发展之路走得更长、更远。


从国内领军走向国际舞台】


2011年,中国碳市场试点正式启动,团队以扎实的技术实力和严谨的专业态度,逐步成长为全国碳核查领域的核心力量。多年来,他们累计完成超一万家次重点控排企业核查,牵头编制了《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》,为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(CCER)高质量开发提供重要依据。主导编制了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》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》以及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》等行业指南,指引企业和第三方核查机构有序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/核查工作,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、准确性和符合性。积极承担并顺利完成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度“揭榜挂帅”课题——“中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研究”任务。


“我们国家是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,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合作,也是团队一直以来的目标之一。”于洁说。



2024年,团队联合全球10多家国际TIC机构和领军企业,发起成立国际碳核算核查理事会(ICAVC)。团队成员跨越地域和文化差异,与国际伙伴反复商讨合作细节,力求让ICAVC从诞生之初就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。  


目前,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与企业申请加入ICAVC,希望共同推进国际碳市场建设和全球绿色低碳供应链构建。 


从红树林的潮起潮落到工厂的机器轰鸣,从绿色海岛的“负碳”转变到国际碳领域的广阔合作,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低碳和绿色发展服务团队用专业、坚守和创新,在“双碳”征程上留下深深的足迹。他们证明,绿色转型不是牺牲发展的“减法”,而是用技术创新重构增长逻辑的“乘法”。气候治理进入深水区,团队不畏艰难,带着永不褪色的初心,向着更远的绿色未来进发。

信息来源:认证中心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