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中国中检广西公司(西南区域总部)第六党支部以实验室为依托,强化区域协同,深化产学研合作,激发区域创新活力,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人才建设
在人才建设方面,广西公司第六党支部把具有专业知识、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汇集到一起,凝聚团队智慧;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,在检验检测技术、信息化建设研究过程中普及先进理念、技术、方法,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“卡脖子”问题;推广“一对一”“一对多”师徒传帮带模式,带动提升人员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,为公司培育多类型后备人才;在科研标准、技术攻关、应急保障、社会服务等领域,成立技术/应急突击小分队,带头开展重大业务和项目研究,开发新材料和新产品的检测技术,推进实验室数字化建设,充分发挥党员和青年人才在重大任务落实中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科学研究
在科研方面,广西公司第六党支部始终坚持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”的理念,以解决社会“痛点”问题为基础导向,以解决行业“卡脖子”问题为攻关重点,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标,结合自身技术优势,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。同时,坚持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围绕降本增效、技术改造、技术革新、人才提升等主题进行优化布局,持续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和水平,推动技术与业务协同发展。
知识产权
在知识产权方面,截至目前,广西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1项、软件著作权37项。其中,开发的微波消解-测汞仪测定铜精矿中汞含量的检测方法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。此项技术突破了国际有毒有害元素检测的技术壁垒,确保了铜精矿质量可控,为海关监管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。结合实际情况,第六党支部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于缩分、干燥、过滤和废酸处理等方面的新型设备和器具。这一系列的设备和器具可以提高样品的批处理速度、减少误差、减少污染,助力保护环境。
标准制修订
在标准方面,广西公司参与制修订且已发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107项。其中,创新工作室聚焦口岸进境典型矿产品交易及检验检测关键技术,建立完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,解决了“虽有法规要求,但无标准可依”的难题。牵头起草的银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中增加了氟、氯、铬、铊、汞、锑等有毒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,铅锑精矿中增加了有毒有害元素硫的检测方法,填补了新领域的技术空白,促进了我国矿产品检测技术标准化发展,确保了我国进境矿产品的质量。
产学研
在产学研方面,第六党支部积极与政府部门、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共同开展各类科研项目,以期达到互利共赢。2023年,第六党支部与广西大学联合申报防城港市科技项目《锂基新能源原料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》。2024年,与北部湾大学合作申报广西重点研发项目《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高效处理与回收利用研究》;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申报广西重点研发项目《东盟进口榴莲风险因子筛查及品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》;联合了东兴海关、广西民族大学、中检计量(溯源)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申报了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《广西-东盟进出口农产品溯源及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平台科技示范项目》。相关项目成果显著,为后续创新发展奠定稳固基础。
未来,中国中检广西公司第六党支部将始终聚焦政治建设,坚持问题导向,以改革为动力,以创新为活力,坚持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的总基调,坚持不懈抓党建,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。